• 热点大图
  • 头条
  • 今日关注
  • 济宁城事
  • 25楼会客厅
  • 时政要闻
  • 今日热点
  • 济宁经济
  • 视听济宁
  • 图说济宁
  • 文化周末
  • 民生新闻
  • 公安交警
  • 今日时评
  • 健康生活
  • 本网独家
  • 精彩专题
  • 本网出品
  • 数字报
  • 县区之窗
  • 今日关注
  • 济宁城事
  • 时政要闻
  • 县区之窗
  • 济宁经济
  • F25客厅
  • 今日热点
  • 视听济宁
  • 央媒看济
  • 本网独家
  • 今日时评
  • 精彩专题
  • 房产 车市
  • 文化周末
  • 财经 旅游
  • 圣地摄影
  • 通讯员
  • 济宁论坛
  • 数字报
  • 掌上济宁
主页 >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 牢记嘱托 奋力前进 >
山东新设立3个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2021-11-04 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 作者:编辑:李一立
  • 11月4日,记者从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获悉,山东日前新设立了黄河文化(东营)生态保护实验区、泉水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孙子文化(惠民)生态保护实验区等3个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山东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数量达到13个。

    记者了解到,济南市、东营市、滨州市均在山东省黄河流域。当地政府重视文化生态保护,制定出台了一系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制度和措施,并取得一定成效。这3个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传统文化历史积淀丰厚,具有鲜明地域特色,文化生态基础良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存续状态良好,已经成为当地生产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有序,传承实践富有活力、氛围浓厚,济南市连续举办了六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东营市、滨州市也分别打造了黄河文化旅游博览会、中国(惠民)国际孙子文化旅游节等独具地方特色的品牌活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密切相关的实物、场所保存利用较好,其周边的自然生态环境能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良性的发展空间。

    今年以来,山东非遗工作紧紧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一国家重大战略,制定印发了《关于推进黄河流域、大运河沿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的意见》,策划“河和之契:首届黄河流域、大运河沿线非物质文化遗产交流展示周”等主题活动,全省黄河非遗保护传承工作有序推进。经过材料申报、专家论证、实地考察等环节,沿黄河流域新设立了3个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对于进一步丰富我省非遗保护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内容,扩展保护传承和弘扬推广黄河非遗的路径和方式,加强我省非遗系统性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依盟 报道)

    相关新闻
    济宁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济宁日报社 联合主办
    鲁ICP备1020855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许可证编号:37120180009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本网举报电话:0537-2343210 举报邮箱:jnrbs@163.com
    济宁报业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东方圣城网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Copyright © 2020 www.jn001.com 联系电话:18605373500
    鲁公网安备 37080202000001号